美媒: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进入死胡同,逆差会进一步扩大而不是缩小
时间 :2018-8-11来源 :

编译:王德华
美国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于9日刊发文章称,特朗普政府启动了与中国的贸易争端,其目标是减少美国的双边赤字。但鉴于美元走强和美国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贸易平衡几乎肯定会恶化。
译文如下:
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美国与中国的贸易争端在好转之前会变得更糟,美国的贸易逆差会进一步扩大,而不是缩小。事实上,经济条件——如果它们能够实现——将使唐纳德•特朗普领导的政府宣称在这场争端中获胜,最终将破坏其经济政策的可信度。
既然中国是美国关税的接收方,那么中国政策制定者有三个选择。首先,他们可以让步,通过减少美国贸易代表在2011年3月的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的"歧视行为"。到目前为止,没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考虑这一选择。
其次,中国可能会使争端升级。中国可以设定比美国更高的关税,适用于美国出口产品的更大范围(和更大的美元价值),或者通过允许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来抵消美国关税对中国出口商的影响。另一种选择是,政策制定者可以超越商品贸易的范畴,考虑资本流动和与美国企业相关的相关业务,从而有效地阻止美国金融和非金融企业在中国的业务。与第一种选择一样,这一选择似乎不太可能,至少在这场争论的现阶段如此。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选择了第三种选择,介于让步和升级之间。中国进行了报复,但只是在对等的基础上,与美国关税税率和受影响的美元贸易价值相当。与此同时,中国试图通过引发国际社会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谴责,来占据道德制高点。考虑到其他几个主要经济体目前正面临美国的关税,这并非难事。获得第三方的支持对中国领导层的国内地位至关重要。如果中国国内认为中国政府受到了美国的威胁,那么中国政府在贸易纠纷中就必须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
就美国而言,尽管引发了这场争端,但实际上美国的选择相当有限。即便是对一个出了名的难以预测的政府来说,全面无条件地逆转关税似乎也是不可能的。但现状也是如此,现在中国已经通过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报复,来平衡竞争环境。这只会使事态升级——特朗普政府可能已经通过威胁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加征关税而提高了这一可能性。
可以肯定的是,可以通过对话或大幅减少美国贸易逆差来避免事态升级。但在短期内,这两种结果都不太可能。自5月中旬中国副总理上次访问华盛顿以来,双方一直保持着高层的联系沉默。今年7月在阿根廷举行的20国集团(G20)部长级会议上,美国宣布不会与中国举行双边会谈。
如果不进行对话,即使中美贸易平衡保持不变,美国整体贸易逆差的减少,仍可能为特朗普政府缓和争端提供政治掩护。问题在于,美国的经济状况正指向贸易逆差的进一步扩大。
首先,费城联邦储备银行未来资本支出扩散指数表明,美国制造业投资持续走强。尽管指数自2018年初以来有所回落,但仍接近30年高点。此外,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该指数一直与机械和设备的实际投资支出密切相关——也是衡量实际投资支出的主要指标,而这些实际投资支出又与美国的进口和贸易平衡高度相关。因此,随着进口增加以满足投资需求,制造业的乐观情绪可能会导致贸易逆差扩大。
美元走强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在广泛的贸易加权基础上,美元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之间的水平。当时,美国进口增长持续超过出口增长,名义贸易逆差翻了一番,达到4000亿美元。仅就汇率而言,很难想象贸易逆差会下降,尤其是在美国利率上升和经济增长加速支撑美元的情况下。
最后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美国的财政状况异常扩张,这为上述潜在的经济增长和围绕它的商业乐观做出了显著贡献。在政府明确支持强劲增长和制造业复苏的情况下,投资意愿良好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似乎无意中进入了一种政策上的禁忌贸易。通过推行财政刺激和提高制造业的重要性,特朗普政府正在鼓励投资支出,从而使贸易逆差变得更糟。随着利率上升和强劲增长,美元可能会走高,加大美国出口面临的阻力。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越是试图解决其贸易“问题”,这个问题就可能变得越严重。现在的风险是,对自己的政策结果感到失望的特朗普政府将会加倍下注。尽管它已经走得太远了,但政府很可能认为它还远远不够。